一季度,全市深入落實制造業強市三年行動方案,大力實施“9+N”產業集聚培育工程,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推動全市工業經濟穩中向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9%,列全省第2位,工業經濟保持穩健增長的良好勢頭,實現了一季度“開門穩”“開門紅”。
今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在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發布會上表示,今年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比上年四季度有所回升,保持較快增長。
4月8日,2022 數字化環境下的精益制造研討會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在京召開。研討會上,圍繞全國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數字化前沿科技發展趨勢等方面,專家學者進行了深度交流。
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6日發布,2022年3月份全球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4.1%,較上月下降0.8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下降3.7個百分點,顯示在疫情和地緣政治沖突雙重影響下,全球制造業增速有所放緩。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笆奈濉币巹澗V要提出,優化區域產業鏈布局,引導產業鏈關鍵環節留在國內,強化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承接產業轉移能力建設。日前,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等10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制造業有序轉移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晰了制造業轉移和承接的重點產業和模式路徑,并提出到2025年,制造業布局進一步優化、區域協同顯著增強的發展目標。
“制造業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要堅定不移把制造業和實體經濟做強做優做大”“加快建設制造強國”。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制造業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重點領域創新取得新突破,產業結構優化邁出新步伐。
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是未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面向數字經濟時代的全球競爭中,依托數字技術發展更高水平、更有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已然成為各國的戰略共識,數字經濟具有高創新性、強滲透性、廣覆蓋性,不僅是新的經濟增長點,而且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支點
疫情以來,國際物流出現各種不穩定因素,尤其去年,海運“一箱難求”“一艙難求”成為熱門話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了,加快國際物流體系建設,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那么,作為外貿大省的江蘇,交通運輸如何為外貿產業鏈穩定暢通打好基礎,支撐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聽聽兩會上的江蘇好聲音。
制造業核心競爭力還不夠強,供給體系質量還亟待提高,還存在不少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風險等有關問題。特別是當前外部環境更加復雜嚴峻和不確定性,國內發展也面臨著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工業和信息化發展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有所加大。
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和服務業特殊困難行業紓困發展有效措施。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副局長陶青介紹了促進工業經濟平穩運行的一系列舉措
新年伊始,面對錯綜復雜的外部環境和經濟下行壓力,我國工業經濟穩中向前,努力實現良好開局。1月份,河北、福建等省份工業用電穩中有增,江蘇省八大主要行業實現“三增五穩”,湖南省工程機械、汽車、電子等重點行業運行較好,浙江省企業預期總體相對樂觀……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是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的使命要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提出,要加大對制造業助企紓困和發展的支持力度,扎實推動制造業從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